自然人之间借贷利息约定不明该如何处理?
我之前借钱给朋友,当时只是口头说会给利息,但没明确具体利率。现在朋友还钱,利息这块产生了分歧,我想知道在这种自然人之间借贷利息约定不明的情况下,法律上是怎么处理的呢?
展开


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人之间的借贷行为较为常见。然而,有时会出现借贷利息约定不明的情况,这时就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来处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自然人之间的借贷。简单来说,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款行为。而利息约定不明,就是双方虽然提到了利息,但对于利息的计算方式、利率等关键内容没有清晰的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四条规定,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意味着,如果只是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并且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法院一般是不会支持的。 这背后的法律逻辑在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通常具有一定的互助性质。当利息约定不明时,很难确定双方对于利息的真实意思表示。为了避免纠纷和维护公平,法律做出了这样的规定。 不过,如果借贷双方并非都是自然人,即一方是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另一方是自然人时,情况就有所不同。此时,如果利息约定不明,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报价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例如,在一些商业活动中,企业向个人借款,虽然利息约定不明,但可以根据当地同类型借款的市场利率等因素来确定合理的利息。 所以,当遇到自然人之间借贷利息约定不明的情况时,要清楚不同主体之间的借贷在法律处理上是有差异的。出借人在出借资金时,最好明确约定利息,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