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单位行贿该如何认定?


向单位行贿的认定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向单位行贿罪。向单位行贿罪,指的是个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为了获取不应该得到的好处,给公家单位送钱送物或者以其他名义给好处。 关于该罪的认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一是犯罪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个人实施该行为,就是普通的自然人出于自身的目的向单位行贿;而单位实施该行为,则是单位决策机构决定,以单位名义实施,并且行贿所得利益归单位所有。比如,公司为了拿到一个项目,集体决定给某国有单位送一笔钱。 二是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不正当利益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以及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有关单位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比如,通过行贿让单位违规给自己办理许可证等。 三是客观方面。表现为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财物包括现金、实物等,回扣和手续费则是在经济交易中额外给予的好处。 在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一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的,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另外,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向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应当以向单位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个人行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追究刑事责任: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向三个以上单位行贿的;向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行贿的;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总之,认定向单位行贿需要综合考虑犯罪主体、主观目的和客观行为等方面,并且要依据法律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