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诈骗该如何认定?
我在电商平台上买东西,商家收了钱却一直不发货,还找各种理由推脱,感觉自己可能遭遇了电商诈骗。但我不太确定这到底算不算诈骗,所以想了解一下电商诈骗是怎么认定的,有哪些标准和依据呢?
展开


电商诈骗的认定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从法律角度来看,它主要涉及到是否存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首先,认定电商诈骗要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意味着诈骗者主观上就是想把消费者的钱据为己有,而不是正常地进行交易。例如,一些不法商家虚构商品信息,根本没有打算履行发货义务,收到货款后直接消失,这就体现了非法占有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这里的数额较大,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一般是指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 其次,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是电商诈骗的重要手段。虚构事实就是编造不存在的情况,比如商家宣传商品具有某种功效,但实际上根本没有;隐瞒真相则是故意不透露商品的真实情况,像隐瞒商品的质量问题、售后限制等。消费者基于这些虚假信息而做出交易决策,遭受了经济损失。 最后,还要看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数额标准。如果诈骗金额较小,可能不构成诈骗罪,但仍然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而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有所调整。 总之,认定电商诈骗需要从主观目的、行为手段和数额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当消费者遇到疑似电商诈骗的情况时,要及时保留证据,向相关部门反映,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