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民事诉讼中的瑕疵证据该如何认定?

我最近在打一场民事诉讼,提交了一些证据,但对方说我的证据有瑕疵。我不太清楚在法律上,民事诉讼里的瑕疵证据是怎么认定的,想知道认定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好判断我的证据是否真的存在问题。
展开 view-more
  • #瑕疵证据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是指那些在收集方式、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但仍有一定证明价值的证据。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认定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确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不同。非法证据是严重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而取得的证据,这种证据一般会被排除。而瑕疵证据虽然存在一些小问题,但并没有达到严重违法的程度。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对以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背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这就将非法证据排除在外,而瑕疵证据不在此列。 认定瑕疵证据,通常会从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三个方面来考量。 从合法性方面来看,主要关注证据的收集程序和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比如,书证如果缺少签名、盖章等必要形式要件,或者证人证言的取得方式存在轻微的不规范,像询问证人时没有记录询问地点等,但这些不规范并没有严重影响到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就可能被认定为瑕疵证据。 真实性方面,要审查证据内容是否真实可靠。即使证据存在形式上的瑕疵,但如果能够通过其他证据或者合理的解释来证明其内容是真实的,那么它仍有可能被作为瑕疵证据使用。例如,一份合同复印件可能存在字迹模糊等问题,但有双方当事人的聊天记录等其他证据能够印证合同内容的真实性,这份复印件就可能被认定为瑕疵证据。 关联性方面,需要判断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是否存在逻辑联系。如果证据虽然有瑕疵,但与案件事实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能够对案件的审理起到一定的证明作用,也可以被认定为瑕疵证据。比如,一份发票虽然填写不完整,但能证明与案件相关的交易存在,就具有关联性。 对于瑕疵证据的认定,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一方面,法院会要求提供证据的一方对证据的瑕疵进行合理说明或补正。如果能够作出合理说明或者通过补正消除瑕疵,那么该证据就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例如,对于缺少签名的书证,提供方能够证明签名人因特殊原因无法签名,并且有其他证据证明其真实性,法院可能会采纳该证据。另一方面,如果无法作出合理说明或补正,法院会结合全案证据和案件具体情况,判断该瑕疵证据的证明力大小。如果其证明力较弱,可能不会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而需要其他证据进行佐证。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