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定非法经营罪中的非法传销行为?


非法经营罪中的非法传销行为认定是一个较为复杂但有明确法律规定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如何认定这种行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非法传销的概念。非法传销通常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以发展人数或销售业绩为依据计酬,或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以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非法牟取暴利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众多参与者的利益。 在认定非法传销行为时,有几个关键要素需要考量。一是“拉人头”。根据《禁止传销条例》,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牟取非法利益的,属于“拉人头”式传销。比如,一些传销组织要求成员每发展一个下线,就可以按照下线的数量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下线再发展下线,上线还能继续获得提成,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 二是“收取入门费”。条例规定,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属于收取入门费式传销。例如,某些传销组织以购买高价产品为加入条件,这些产品往往价格虚高,实际价值与价格严重不符,成员只有购买了产品才能获得加入组织并发展下线的资格。 三是“团队计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传销活动的组织者或者领导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传销活动的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是“团队计酬”式传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团队计酬”式传销活动,不作为犯罪处理,但如果同时具备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则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非法经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对于非法传销行为,如果符合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件,就会按照该条法律进行定罪处罚。 在实际生活中,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非法经营罪中的非法传销行为,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个要素,并结合具体的案件情况和相关证据。如果发现可能存在非法传销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