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何认定?
我家里有个亲戚,感觉心智不太成熟,做事不太靠谱。我想知道在法律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怎么认定的呢?是有什么标准,还是要经过什么程序呢?我很想了解清楚这方面的内容。
展开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因年龄、精神状态等原因,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对于这一概念,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和认定方式。 从年龄角度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其认知和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在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通常只能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像接受赠与等,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文具等。超出这个范围的民事法律行为,则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或者经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从精神状态角度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主要针对一些因精神疾病、智力障碍等原因,导致不能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有全面、准确认识的成年人。对于这类人的认定,一般需要经过法定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由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会根据情况进行鉴定,若鉴定结果表明该成年人确实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人民法院将判决认定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之后,会为其指定监护人,由监护人代理其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以保护其合法权益并保障民事活动的正常进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