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如何认定为被骗?


在炒股过程中,认定是否被骗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不法分子往往会通过编造不存在的信息或者故意隐瞒重要事实来误导投资者。例如,他们可能会虚构某只股票背后有重大利好消息,像公司即将获得重大项目、研发出革命性产品等,吸引投资者购买该股票。而实际上这些消息都是子虚乌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这里的诈骗行为就包含了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在炒股被骗的情形中,如果不法分子通过这种方式骗取投资者的钱财,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其次是承诺收益。正规的金融机构和投资顾问都不会向投资者承诺固定的炒股收益。但有些骗子会向投资者保证,购买某只股票一定会获得一定比例的收益,如“保证一个月内收益20%”等。这明显违反了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因为股票市场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股票的涨跌和收益情况。依据《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证券投资顾问不得向客户承诺投资收益。如果有人在炒股过程中向您承诺收益,那么很可能存在诈骗嫌疑。 再者是操纵市场。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操纵股票价格来骗取投资者的资金。他们可能会大量买入某只低价股票,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散布该股票的利好消息,吸引其他投资者跟风买入。当股价被抬高后,他们再迅速抛售手中的股票,导致股价下跌,跟风买入的投资者就会遭受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五十五条明确禁止任何人操纵证券市场。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最后是非法荐股。未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的机构和个人向投资者提供证券投资分析、预测或建议等服务,就属于非法荐股。这些非法荐股者可能并不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和能力,他们的目的只是骗取投资者的钱财。根据《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必须取得中国证监会的业务许可。如果遇到没有相关资质的人进行荐股,投资者要保持警惕,很可能会陷入诈骗陷阱。 如果您怀疑自己在炒股过程中被骗,建议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交易记录、转账凭证等,并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或证券监管机构报案或投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