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在商业活动中,商业秘密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要认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商业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第四款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简单来说,商业秘密得是别人不知道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且企业自己也采取了一定的保密手段来保护它。 其次,认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需要看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了几种常见的侵犯商业秘密的情形。第一种是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比如说,派人潜入竞争对手公司窃取商业资料,或者通过贿赂对方员工来获取信息,这些都属于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 第二种是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举个例子,如果有人偷到了商业秘密,然后把它告诉别人,或者自己拿去用,或者允许其他人使用,这就构成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第三种是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有些员工在离职后,违反了和公司签订的保密协议,把公司的商业秘密泄露出去,这也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还有一种情况是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实施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知道这个商业秘密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但还是去获取、使用它,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在实践中,认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还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一般来说,行为人必须是故意实施了上述违法行为,才会被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如果是因为疏忽大意或者意外情况导致商业秘密泄露,可能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另外,权利人还需要证明自己因为他人的侵权行为遭受了损失。这个损失可以是直接的经济损失,比如因为商业秘密泄露导致销售额下降;也可以是间接的损失,比如商业信誉受损等。 总之,认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果企业发现自己的商业秘密可能被侵犯,最好及时咨询专业律师,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