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何完善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

我想了解下,现在我国《侵权责任法》里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存在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比如说在责任认定、赔偿标准等方面感觉都有些模糊。我就想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完善这些规定,让医疗损害责任的处理更公平合理呢?
展开 view-more
  • #医疗损害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侵权责任法》已经失效,自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施行,《侵权责任法》同时废止,其中“医疗损害责任”相关的条文也编入了《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完善我国《民法典》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可从多个维度着手。 首先,明确责任认定标准至关重要。在医疗损害责任中,准确判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错是核心问题。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然而,目前对于“过错”的认定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可以进一步细化“过错”的判断准则,例如制定详细的医疗操作规范和行业标准,并将其作为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的重要依据。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过错鉴定,提高鉴定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其次,合理确定赔偿范围和标准也不容忽视。医疗损害赔偿涉及患者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以及精神损害等多个方面。《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了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但在实际操作中,赔偿标准的计算方法和数额往往存在争议。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费用情况,制定统一的赔偿计算标准,确保赔偿的公平合理。 再者,加强医患沟通和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设。许多医疗损害纠纷是由于医患之间沟通不畅导致的。可以要求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风险等信息,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除了诉讼外,鼓励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和效果。 最后,强化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管体系,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行为,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以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损害的发生。 完善我国《民法典》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通过明确责任认定标准、合理确定赔偿范围和标准、加强医患沟通和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以及强化监督管理等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