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遗嘱和最后遗嘱哪个为准?
我家里老人之前立过公证遗嘱,后来又重新立了一份遗嘱。现在家人对于到底该以哪份遗嘱为准产生了分歧。想了解下在法律上,这种情况具体是怎么规定的,有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展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后,公证遗嘱和最后遗嘱应以最后遗嘱为准。 首先,解释一下相关概念。公证遗嘱是指经过公证程序订立的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公证机构会对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证明,其证据效力通常倾向于高于未经公证的同类遗嘱。而最后遗嘱就是遗嘱人在多个遗嘱中,订立时间最晚的那份遗嘱。 《民法典》第1142条规定:“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也就是说,法律更加尊重遗嘱人的真实意愿,当存在多份内容相互冲突的遗嘱时,以最后订立的遗嘱作为有效的法律依据。这一规定体现了对遗嘱人最终意思表示的尊重,确保遗嘱能反映其最新的想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公证遗嘱不再具有绝对的优先地位,但公证遗嘱本身的证据效力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最后遗嘱存在一些可能影响其效力的问题,比如遗嘱人立最后遗嘱时可能存在限制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遗嘱内存在无权处分的财产等情况,那么公证遗嘱可能会在司法实践中被更多地考虑。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