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开车撞车如何判定?


在法律上,判定故意开车撞车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故意开车撞车可能涉及不同的法律性质,它既可能是民事侵权行为,也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从主观方面来看,故意是判定的关键要素。这里的故意指的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的车辆或人身造成损害,仍然积极追求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在两车发生争吵后,一方为了泄愤而故意驾车去撞对方车辆,这就体现了明显的主观故意。 从客观行为方面,要判断撞车行为是否具有主动性和针对性。故意开车撞车与普通的交通事故不同,普通交通事故通常是由于疏忽大意、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的意外碰撞,而故意撞车是行为人主动实施的行为,并且针对特定的车辆。比如,行为人特意调整车辆行驶方向去撞击对方车辆,而不是正常行驶中发生的意外碰撞。 如果故意开车撞车仅造成了车辆的损坏,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被撞车的一方可以要求撞车者承担车辆维修费用、车辆贬值损失等民事赔偿责任。 然而,如果故意开车撞车的行为造成了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那么就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行为人是出于故意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目的而开车撞人,还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 在实际判定过程中,警方会通过现场勘查、调取监控录像、询问当事人和证人等方式来收集证据,以确定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如果遇到故意开车撞车的情况,当事人应该及时报警,保护好现场,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同时,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如现场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以便在后续的维权过程中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