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定恶意骗取工伤赔偿?
我在公司看到有人好像故意受伤然后去申请工伤赔偿,感觉他是在恶意骗取赔偿。我不太清楚法律上对于这种情况是怎么界定的,想了解一下,判定恶意骗取工伤赔偿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呢?
展开


判定恶意骗取工伤赔偿,是保障工伤保险制度公平公正运行的重要环节。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工伤赔偿。工伤赔偿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由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给予的补偿。 而恶意骗取工伤赔偿,就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这笔本不该得到的赔偿。 从主观方面来看,判定恶意骗取工伤赔偿需要确定行为人是否具有故意。故意就是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虚假的、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的,但还是要去骗取赔偿。例如,员工明明不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受伤,却故意编造谎言,伪装成工伤的样子去申请赔偿,这就是主观故意的表现。 在客观行为上,有多种情形可以作为判定依据。比如提供虚假的诊断证明。一些人可能会找医院的关系,开具虚假的受伤诊断,夸大受伤程度或者虚构受伤原因。还有伪造事故现场,通过人为制造所谓的“工伤事故”,来骗取赔偿。另外,隐瞒重要事实也是常见的手段,比如隐瞒自己在受伤前就已经存在的旧伤,或者隐瞒自己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受伤的情况。 法律依据方面,《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表明了法律对于恶意骗取工伤赔偿行为的严肃态度。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如果恶意骗取工伤赔偿的数额达到了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就会以诈骗罪来定罪处罚。 总之,判定恶意骗取工伤赔偿要综合考虑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并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处理,以维护工伤保险制度的正常秩序和公平公正。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