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中该如何把握忠诚协议的有效性?
我和另一半签了忠诚协议,约定了若一方出轨就要给对方一笔赔偿。现在我们闹到要上法庭了,我担心这份协议在审判时不被认可。我想知道法院在审判中是怎么判断忠诚协议是否有效的,依据和标准都是什么呢?
展开


在审判中把握忠诚协议的有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忠诚协议。忠诚协议一般是夫妻双方在婚前或婚后,为了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约定如果一方违反夫妻间的忠诚义务,如出轨等,就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赔偿或者其他责任的协议。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重要的判断准则。民法典强调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这就意味着忠诚协议的签订必须是双方自愿的行为。如果一方是在被胁迫、欺诈的情况下签订的协议,那么根据法律规定,这种协议是可以被撤销的。比如,一方以伤害对方家人相威胁,迫使对方签订忠诚协议,这样的协议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协议的内容也必须符合法律和公序良俗。忠诚协议不能限制一方的基本人身权利,像限制离婚自由、人身自由等。如果协议中规定一方一旦出轨就必须净身出户,并且剥夺其对子女的抚养权,这种涉及限制人身权利的条款可能会被认定无效。因为抚养权的判定是要以有利于子女成长为原则,不能仅仅依据忠诚协议来决定。同时,协议也不能违反公序良俗。例如,协议约定的赔偿金额过高,明显超出了合理范围,可能会被认为违背了公平原则。 此外,忠诚协议的内容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协议中约定的违约情形不明确,或者赔偿方式、金额等无法确定,在审判时也可能影响协议的有效性。比如,协议只说一方出轨要赔偿,但没有明确出轨的具体定义,在实际审判中就很难判断是否构成违约。 在证据方面,主张协议有效的一方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协议的签订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且对方存在违约行为。比如,提供聊天记录、照片、视频等证据来证明对方出轨。 总之,审判中判断忠诚协议的有效性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要依据法律规定,结合协议的签订情况、内容以及证据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