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致死如何判定?


医疗事故致死的判定是一个严肃且复杂的过程,需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专业的医学知识来进行。下面从判定标准、判定流程以及相关法律依据几个方面来详细说明。 首先,判定医疗事故致死的标准。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对于医疗事故致死的情况,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存在过失行为。这里的过失包括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比如医生在手术前没有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导致手术错误;或者护士没有按照规定的剂量给患者用药等。二是这种过失行为与患者的死亡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患者的死亡是由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直接导致的。如果患者本身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即使医疗机构存在一定的过失,但死亡主要是由基础疾病引起的,那么可能就不能判定为医疗事故致死。 其次,判定医疗事故致死的流程。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家属怀疑是医疗事故致死时,可以与医疗机构进行协商。双方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如果双方协商不成,患者家属也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由卫生行政部门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在鉴定过程中,医学会会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鉴定组。鉴定组会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听取医患双方的陈述和辩解,对患者的病历等资料进行审查,并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做出鉴定结论。 此外,患者家属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委托专门的鉴定机构进行医疗损害鉴定。鉴定机构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患者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判定。 最后,关于法律依据。除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也对医疗损害责任做出了规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为医疗事故致死的判定和责任承担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法律依据。 总之,医疗事故致死的判定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专业程序进行。患者家属在怀疑是医疗事故致死时,要及时采取合法有效的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