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后怎么知道有没有立案?


当你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后,想要了解是否立案,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途径和相关法律依据及解释。 首先,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核对无误后,由扭送人、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自动投案人签名、捺指印。必要时,应当录音或者录像。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所以,如果你是向公安机关举报刑事案件,你可以主动联系公安机关询问案件是否立案。通常公安机关在受理案件后会给你一个受案回执,上面有联系电话或者查询方式。你可以拨打这个电话询问进展情况。如果决定立案,一般会有立案通知书等书面文件告知你。 其次,对于其他行政机关的举报,比如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等举报。根据《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这些部门在收到举报后,也有相应的处理程序。一般来说,他们会在一定期限内决定是否立案。你可以通过举报时留下的联系方式,等待相关部门主动联系你告知立案情况,也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后,通过电话、网络平台等方式向该部门咨询。一些部门有专门的举报查询平台,你可以在上面输入相关信息查询举报的处理进度和是否立案。 最后,如果涉及到检察机关的举报,检察机关对于举报线索也有严格的管理和审查程序。根据相关规定,他们会对举报线索进行评估和处理。你可以直接联系检察机关的举报中心询问立案情况。同时,检察机关对于实名举报的,会按照规定及时反馈处理结果。总之,在不同的举报场景下,都有相应的途径可以了解举报是否立案,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去获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