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拆迁如何才能合法?


强制拆迁是指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市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实施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强制拆迁合法的条件和程序。 首先,强制拆迁需要有合法的依据。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也就是说,只有在拆迁方已经按照法律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了合理的补偿,且被拆迁人在规定期限内没有通过合法途径维权,也不搬迁的情况下,拆迁方才可以申请强制拆迁。 其次,要遵循严格的程序。在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方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这是为了确保拆迁过程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防止事后出现纠纷。此外,拆迁方还需要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并提交相关的证据和材料,证明其拆迁行为的合法性和必要性。人民法院在受理申请后,会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符合法律规定,会作出强制执行的裁定。 再者,强制拆迁的主体必须合法。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中,强制拆迁的主体只能是人民法院,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进行强制拆迁。而在集体土地征收中,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最后,拆迁补偿要合理。合理补偿是强制拆迁合法的重要前提。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只有在给予被拆迁人合理补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强制拆迁。 总之,强制拆迁要合法,必须满足有合法依据、遵循严格程序、主体合法以及补偿合理等条件。如果被拆迁人认为强制拆迁不合法,可以通过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