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书怎样才具有法律效力?


要让离婚协议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满足多个方面的要求。首先,从主体方面来看,签订离婚协议书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在我国,一般是指年满18周岁且精神健康状况正常的自然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意味着,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比如存在精神疾病等导致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那么所签订的离婚协议书是无效的。 其次,离婚协议书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也就是说,双方是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协议,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欺诈是指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胁迫则是指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如果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再者,离婚协议书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在财产分割方面,不能恶意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不能将属于他人的财产进行分割等。同时,协议内容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比如不能约定一些违反社会道德和善良风俗的条款。此外,离婚协议书应当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子女抚养问题要明确抚养权的归属、抚养费的数额和支付方式等;财产分割要清晰列出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以及如何分配;债务处理要明确夫妻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的承担方式。最后,离婚协议书只有在办理离婚登记后才会生效。夫妻双方签订离婚协议书后,需要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经过三十日冷静期后,双方再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此时离婚协议书才正式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