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养老人该怎么调解?


在现实生活中,不养老人也就是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时有发生,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调解。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赡养义务。赡养义务是指子女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在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父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明确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这为老人维护自己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当遇到子女不养老人的情况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调解方法。家庭内部调解是一种较为常见且温和的方式。可以由家族中有威望的长辈召集家庭成员开会,让双方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困难。在这个过程中,要让不赡养老人的子女明白赡养父母是他们应尽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同时,也可以了解他们不赡养的原因,看是否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如经济压力大等。如果是经济问题,可以共同商量解决方案,比如其他家庭成员给予一定的帮助或者分担赡养费用。 如果家庭内部调解无法解决问题,还可以寻求基层组织的帮助。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老人所在单位都可以介入调解。这些组织具有一定的调解经验和权威性,能够更公正地处理问题。他们会对不赡养老人的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促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除此之外,还可以寻求专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帮助。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他们有专业的调解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调解方案,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如果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以上调解方式都无法解决问题,老人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理,判决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如果子女拒不执行判决,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如冻结其财产、划拨存款等。总之,不养老人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调解方式来解决,老人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