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如何进行调解?


在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时,调解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方式,它有助于当事人在友好的氛围中达成共识,减少诉累。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调解的相关内容。 首先,调解的启动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事人自行申请调解。当医患双方意识到通过调解可能更有利于解决纠纷时,可以向法院提出调解申请。另一种是法院依职权主动进行调解。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案件适合调解的,会向双方当事人释明调解的好处,询问是否愿意进行调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调解过程中,法院一般会遵循一定的步骤。第一步是查明事实。法官会全面了解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发生经过、损害后果、双方的争议焦点等情况。这就好比医生看病要先诊断病情一样,只有了解清楚案件事实,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解。第二步是分清责任。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知识,确定医疗机构和患者在此次纠纷中各自应承担的责任比例。比如《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第三步是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法官会根据责任划分情况,结合双方的诉求,提出合理的调解方案,引导双方进行协商。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争取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为了使调解顺利进行,还需要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对于医疗机构一方,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诚恳地表达歉意,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同时,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解释,说明医疗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于患者一方,要保持理性和冷静,客观地陈述自己的诉求和损失。在提出赔偿要求时,要基于事实和法律,不能漫天要价。双方都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权益,共同寻求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调解达成协议后,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这意味着双方都要按照调解书的内容履行各自的义务。如果一方不履行调解书确定的义务,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总之,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调解是一个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需要法院、医疗机构和患者三方共同努力,遵循法律规定,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化解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