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加班加点工资该如何支付?


职工加班加点工资的支付问题涉及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是法律明确规范的内容。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白加班加点工资的基本概念。加班加点工资是指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时所支付的劳动报酬。简单来说,就是你在正常上班时间之外额外工作,单位应该多给你的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比如说,你正常一天工作8小时,工资是100元,每小时就是12.5元。如果单位让你多工作1小时,这1小时单位就至少要给你12.5×1.5 = 18.75元。(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周六、周日。如果单位在这两天安排你工作,又不给你安排其他时间补休,那就要给你双倍工资。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你在休息日工作1小时,单位就要给你12.5×2 = 25元。(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就是像春节、国庆节等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在这些日子里工作,单位要给你三倍工资。同样的例子,法定休假日工作1小时,单位要给你12.5×3 = 37.5元。这里的“工资”,对于实行计时工资的用人单位,指的是用人单位规定的其本人的基本工资,其计算方法是:用月基本工资除以月法定工作天数(21.75天)即得日工资,用日工资除以日工作时间即得小时工资;对于实行计件工资的用人单位,指的是劳动者在加班加点的工作时间内应得的计件工资。此外,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上述标准足额支付劳动者加班加点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劳动者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了解职工加班加点工资的支付标准,能让劳动者清楚自己的权益,也能促使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工资,保障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