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破产立法让破产企业难逃债务?


要探讨如何完善破产立法让破产企业难逃债务,我们首先需要理解破产以及相关法律概念。破产是指当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由法院依法将其全部财产抵偿所欠各种债务,并依法免除其无法偿还的债务的一种法律程序。在我国,规范企业破产程序的主要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目前破产立法中存在一些可能让破产企业有机会逃避债务的情况。例如,有些企业可能会通过虚假破产来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虚假破产是指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这就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虚假破产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规定了虚假破产罪,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但在实践中,对于一些较为隐蔽的虚假破产行为,还需要更清晰的界定。 其次,要加强对破产企业财产的管理和监督。在破产程序中,准确查明破产企业的财产状况至关重要。立法可以规定更加严格的财产申报制度,要求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高管等如实申报企业的所有财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知识产权等。同时,建立专门的破产财产监督机构,对破产财产的处置进行全程监督,防止企业在破产过程中私自转移财产。《企业破产法》规定了管理人制度,管理人负责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等资料,调查债务人财产状况,制作财产状况报告等。但可以进一步强化管理人的职责和权限,提高其监督的有效性。 再者,完善债权人权益保护机制。在破产程序中,债权人的利益往往容易受到损害。立法可以赋予债权人更多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例如在破产重整计划的制定和通过过程中,增加债权人的话语权。同时,建立债权人委员会的监督机制,确保破产程序的公平、公正进行。《企业破产法》规定了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的制度,但在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明确其职责和权利范围,保障债权人能够真正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另外,加强破产程序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立法可以要求破产企业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开破产相关信息,包括财产状况、债务情况、破产程序进展等。这样可以让债权人、社会公众更好地了解破产企业的情况,监督破产程序的进行。同时,也可以防止企业通过不透明的操作来逃避债务。 最后,加强与其他法律的衔接和协调。破产问题往往涉及到多个法律领域,如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等。立法需要加强这些法律之间的衔接和协调,避免出现法律漏洞和冲突。例如,在处理破产企业的担保债务时,要明确担保法与破产法之间的适用规则,保障担保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总之,完善破产立法让破产企业难逃债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