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漏?


个人信息泄露是当下备受关注的问题,它可能给个人带来诸多麻烦,比如遭遇骚扰电话、诈骗信息,甚至财产损失。为了防范个人信息泄露,我们可以从法律层面以及日常生活操作等多方面入手。 从法律概念上来说,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则对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防范个人信息泄露。首先,在网络环境中要谨慎操作。不要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或应用程序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比如,有些不明来历的小网站,要求你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提高警惕。《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所以,对于那些不遵循这些规则的网络平台,我们要坚决拒绝提供信息。 其次,妥善保管个人证件和物品。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丢失后要及时挂失补办。同时,对于废弃的快递单、火车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物品,要进行粉碎处理,避免被他人获取。 再者,注意社交平台的隐私设置。在社交平台上,我们要合理设置个人信息的公开范围,避免过度公开个人信息。比如,不要轻易在朋友圈等公开场合透露自己的详细住址、工作单位等信息。 另外,谨慎参加各类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活动。一些商家为了促销,会举办各种活动,要求参与者填写个人信息。在参加这类活动时,要仔细阅读活动规则和隐私政策,了解商家将如何使用和保护你的信息。如果发现商家存在不合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要及时拒绝参与。 最后,如果发现个人信息已经泄露,要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向相关平台或机构反映情况,要求其采取措施保护你的信息安全。如果因个人信息泄露遭受了损失,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侵害众多个人的权益的,人民检察院、法律规定的消费者组织和由国家网信部门确定的组织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