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


医患纠纷指的是在医疗过程中,医方和患方之间产生的争议和矛盾。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 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角度来看,首先要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这是基本的法律要求,只有严格依规操作,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因医疗行为不规范引发的纠纷。 其次,要充分履行告知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如实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风险等信息,能让患者及其家属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避免因信息不对称产生误解和纠纷。 再者,要加强医患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及时化解潜在的矛盾。医务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专业问题,让患者更好地理解治疗过程。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要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有义务如实向医务人员陈述病情、病史等信息,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如果对治疗方案有疑问,可以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但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表达诉求。 此外,建立健全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也是防范和处理医患纠纷的重要举措。第三方调解机构可以公正、中立地处理纠纷,为医患双方提供一个公平的解决平台。《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也对医疗纠纷的调解等处理方式作出了详细规定,保障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