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买卖中如何防范中介玩“猫腻”?


在二手房买卖中,中介“猫腻”问题确实值得关注,这不仅关系到交易的公平性,还直接影响着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如何防范中介玩“猫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猫腻”手段。部分不良中介可能会在房源信息上做手脚,故意隐瞒房屋的真实情况,比如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产权纠纷等。还有些中介会通过抬高房价赚取差价,或者在交易过程中巧立名目收取额外费用。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选择中介公司时,要查看其是否具有合法的经营资质。合法经营的中介公司是受到相关部门监管的,有一定的信誉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一条规定,中介合同是中介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这意味着中介有义务为委托人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在签订合同前,务必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依据,要确保合同中明确了中介的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如果合同条款不清晰或者存在歧义,很可能会给中介留下可乘之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在交易过程中,要保持警惕,及时与卖家沟通。有些中介可能会故意切断买卖双方的直接联系,以便从中操纵交易。购房者应该通过正规渠道核实房屋的真实情况,比如查看房屋产权证书、实地勘察房屋等。如果发现中介存在欺诈行为,要及时保留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总之,二手房买卖过程中,购房者要保持谨慎,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选择正规中介,仔细审查合同,及时与卖家沟通,这样才能有效防范中介玩“猫腻”,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