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是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下从多个方面为你介绍保护商业秘密的方法。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实施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在保护措施方面,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保密制度。企业可以制定详细的保密规章制度,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保密等级、保密措施以及违反保密制度的责任等。比如,规定员工不得随意将涉及商业秘密的文件带出公司,不得在非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向他人透露商业秘密等。同时,要对员工进行保密培训,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让他们清楚了解商业秘密的重要性以及泄露商业秘密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其次,要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保密协议可以明确员工在工作期间及离职后对公司商业秘密的保密义务,规定员工不得将商业秘密泄露给任何第三方。竞业限制协议则可以限制员工在离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与本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工作或者从事与本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另外,在技术层面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对涉及商业秘密的文件和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设置访问权限,限制只有相关人员才能查看和使用。同时,要加强对公司网络安全的防护,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导致商业秘密泄露。 最后,如果发现商业秘密被侵犯,企业要及时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其对侵权行为进行查处;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