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程序违法应如何追究?


在司法审判中,审判程序的合法性至关重要,它是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当出现审判程序违法的情况时,追究相关责任是维护法律尊严和当事人权益的必要手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审判程序违法。审判程序违法指的是在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这些程序是法律为了保证审判的公平、公正、公开而设定的,比如案件的管辖规定、回避制度、证据的收集与质证程序、庭审的流程等。如果在审判过程中没有按照这些规定进行,就属于审判程序违法。 对于审判程序违法的追究,有多种途径。从当事人的角度来说,在一审过程中,如果发现审判程序违法,当事人可以通过提出异议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审判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形,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的,院长或者审判委员会应当决定其回避。当事人若发现审判人员存在需要回避的情况而未回避,可以及时向法院提出回避申请。 如果一审判决已经作出,当事人认为审判程序违法影响了案件的公正审判,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发现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这意味着,如果二审法院认定一审审判程序违法且可能影响案件结果,会撤销原判,让一审法院重新审理。 对于已经生效的判决,如果当事人发现审判程序违法,还可以通过申请再审来寻求救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等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除了当事人可以采取的措施外,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也可以对审判程序违法进行监督。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定程序的,可以通过提出检察建议、抗诉等方式进行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行使本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法律监督职权,可以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法提出抗诉、纠正意见、检察建议。 此外,对于审判程序违法的相关责任人,也会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相应的责任。根据《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如果审判人员存在故意违反法定程序等行为,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还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当遇到审判程序违法的情况时,当事人要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法律也设置了多种监督和追究机制,以确保审判程序的合法性和司法的公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