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授权后该如何入账?


专利授权后的入账问题,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相关法律规定。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入账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白,专利属于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当专利获得授权后,企业就拥有了这项专利的相关权利,这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对于自行开发的专利,其成本包括自满足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这意味着,如果企业是自己研发并获得授权的专利,在研发过程中,符合一定条件的支出,比如研发人员的工资、研发设备的折旧、研发材料的消耗等,都可以计入专利的成本。 对于外购的专利,应当按照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作为入账价值。也就是说,购买专利时支付的钱,加上一些相关的税费,还有为了让这个专利能够正常使用而花费的其他费用,都要算到专利的入账价值里。 在入账时,企业需要在会计账簿中进行相应的记录。一般来说,借记“无形资产——专利权”科目,贷记相关的科目,如“银行存款”(如果是外购专利支付了现金)或者“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如果是自行研发的专利)。 后续,企业还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企业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进行摊销。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企业可以根据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摊销方法。 总之,专利授权后的入账需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如果企业在入账过程中遇到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财务人员或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