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存款怎样存才属于个人财产?


在婚姻关系中,明确婚后存款如何存储以归属于个人财产,对于保障个人财产权益至关重要。下面从法律规定、操作方法等方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般归夫妻共同所有,比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等。而第一千零六十三条则规定了属于夫妻一方个人财产的情形,包括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等。也就是说,判断婚后存款是否为个人财产,关键在于其来源和性质。 如果您想让婚后的存款属于个人财产,有以下几种可行的方法。 对于婚前财产转化而来的存款,要做到清晰隔离。将婚前的存款单独存于一个账户,且该账户在婚后不进行其他收支操作。例如,您在婚前有一笔定期存款,到期后续存时,依然存入这个专门的账户,不与婚后的收入混合。这样可以通过银行流水清晰地证明这笔存款的来源是婚前财产,根据法律规定,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即便在婚后,其性质也不会改变。 夫妻双方可以通过书面协议的方式来约定财产归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这种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比如,夫妻双方签订一份财产协议,明确某笔存款归一方所有。协议签订后,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需要注意的是,协议的内容要明确、具体,避免模糊不清产生纠纷。 如果存款是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这部分款项依法属于个人财产。例如,一方因交通事故获得的伤残赔偿金,应单独存入个人账户,避免与夫妻共同财产混同。因为法律明确规定,这是对受到人身伤害一方的补偿,具有特定的人身属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此外,接受赠与或继承所得的财产,如果赠与合同或者遗嘱中确定只归一方所有,那么这部分财产也属于个人财产。比如,一方的父母明确表示赠与的款项只归自己子女一方,那么这笔款项存入该子女的个人账户后,就是其个人财产。 婚后存款要成为个人财产,关键在于明确存款的来源,并通过合理的存储方式和书面约定等手段来保障。同时,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如银行流水、书面协议、赠与合同、遗嘱等,以便在需要时证明存款的个人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