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性疾病患者故意杀人会怎么判刑?
最近接触到一些和精神病人犯罪有关的事,就挺好奇的。想知道要是一个有精神性疾病的人故意杀人了,法律会怎么去判这个案子啊?是不管什么情况都从轻处理,还是会根据病情和具体行为来判断呢?特别想了解这方面的具体规定。
展开


对于精神性疾病患者故意杀人的判刑,要依据其在作案时的精神状态来判定。 首先,如果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故意杀人的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八条规定,这种情况下,虽然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这是因为此时患者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有清晰认知和控制能力,不能按照正常犯罪来处罚,但也不能放任不管。 其次,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实施故意杀人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按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也就是说,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和正常人犯罪承担责任的方式是一样的,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最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故意杀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是考虑到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但和正常人相比还是受到精神疾病的影响有所减弱。 相关概念: 间歇性精神病人:指的是精神状态会在正常和发病之间交替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其认知和行为能力和正常人无异,发病时则会出现精神障碍。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即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这类病人虽然有精神疾病,但还保留了部分对自己行为的辨认或控制能力 。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