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如何协商解决医疗纠纷?

我家亲属在医院治疗后出现了一些状况,我们觉得可能存在医疗问题,想和医院协商解决纠纷,但又不知道该从哪开始,该怎么去谈,要注意些什么,所以想问问该如何协商解决医疗纠纷。
展开 view-more
  • #医疗纠纷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是指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就争议问题进行沟通、协商,达成一致解决方案的过程。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方法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当您意识到可能存在医疗纠纷时,要及时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这些证据包括病历资料、诊断证明、检查报告、费用清单等。病历资料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重要证据,它记录了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过程等信息。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患者有权查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属于病历的全部资料。及时收集和保存这些证据,能为协商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选择合适的协商时机和方式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双方情绪较为平和的时候进行协商较为合适。协商方式可以选择面对面沟通,也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应保持冷静、理性,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避免情绪化的表达。同时,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合法的原则进行协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患双方选择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应当在专门场所协商,不得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医患双方人数较多的,应当推举代表进行协商,每方代表人数不超过5人。 再者,提出合理的赔偿要求是协商的关键环节。赔偿要求应根据实际损失和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在计算赔偿金额时,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支持,如医疗费用发票、误工证明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如果医疗机构存在过错,患者有权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最后,如果协商达成一致,双方应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内容应包括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纠纷的基本情况、协商确定的解决方案、赔偿金额及支付方式等。签订书面协议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后续出现纠纷。同时,要注意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确保协议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患者还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纠纷。 总之,协商解决医疗纠纷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遵循相关法律规定,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协商解决纠纷,既能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能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