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如何走法律程序?


医疗纠纷指的是医患双方就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对医疗行为、医疗结果等方面的争议。当遇到医疗纠纷需要走法律程序时,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诉前准备工作。您要收集和整理相关证据,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病历资料,比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检查报告等,这些能反映整个医疗过程;还有诊断证明,它能明确您的病情和诊断结果;以及各种收费凭证,像挂号费、检查费、药费等发票,这些都能证明您在医疗过程中的花费。此外,相关的证人证言也可能对您的案件有帮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接着,您可以选择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对医疗纠纷进行调查和调解。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基本情况、有关事实、具体请求及理由等。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可能会组织调查、调解等工作。 如果您不想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您需要撰写一份起诉状,起诉状中要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诉讼请求,也就是您希望法院支持您的具体要求,比如要求医院赔偿损失、承担医疗费用等;事实和理由,详细说明医疗纠纷发生的经过、您认为医院存在的过错等情况。然后将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一并提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在诉讼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这是为了确定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鉴定结果将对案件的判决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鉴定结果等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如果您对一审判决不服,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总之,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医疗纠纷需要您做好充分的准备,按照法律规定的步骤进行,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