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纠纷走法律程序该怎么走?


当遇到房产纠纷需要走法律程序时,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是协商解决。在纠纷发生后,建议双方先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协商。这是一种成本较低且较为灵活的解决方式,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诉求和解决方案,尝试达成一致意见。虽然这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法律程序,但如果能够协商成功,就可以避免后续复杂的法律流程。不过,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就需要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其次是确定管辖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所以房产纠纷一般应向房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定管辖法院非常重要,只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法院才会受理案件。 然后是准备诉讼材料。主要包括起诉状和相关证据。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证据方面,要围绕自己的诉讼请求收集相关证据,比如购房合同、付款凭证、房屋产权证书、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这些证据能够证明纠纷的事实和自己的主张。 接着是立案。将准备好的诉讼材料提交给管辖法院的立案庭,法院会对材料进行审查。如果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予以受理,并通知原告缴纳诉讼费用。缴纳费用后,案件正式立案。 之后进入审理阶段。法院会根据案件情况安排开庭时间,并提前通知双方当事人。在开庭时,双方需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陈述、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法官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查明案件事实,分清是非责任。 最后是判决和执行。法院经过审理后会作出判决。如果一方对判决不服,可以在规定的上诉期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如果双方都没有上诉,判决生效后,负有义务的一方应当履行判决。如果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的强制手段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