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房屋纠纷应该如何起诉?


购买房屋纠纷起诉,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确定有管辖权的法院。一般来说,房产纠纷属普通民事案件,由房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若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对管辖法院有约定,且该约定符合法律规定,那么可按约定确定管辖法院。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其次,书写民事起诉状,并整理好相关的诉讼材料。起诉状应写明原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若被告为公司企业,则需明确其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等信息),还要清晰陈述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同时,要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比如购房合同、付款凭证、房屋产权证书、相关通信记录等能够证明纠纷事实的材料。若有诉讼代理人,还需提供代理人的身份信息。 然后,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将民事起诉状及其副本提交至法院。法院在收到起诉书后会进行审查,一般应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若符合起诉条件,法院会出具立案通知书。这一过程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接着,等待法院安排开庭,进行法庭辩论质证。立案后法院会发送传票,确定开庭时间,双方当事人需按照传票要求准时参加庭审,在庭审中进行陈述、举证、质证和辩论等环节,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最后,进入判决生效阶段。法庭辩论之后,法院会根据审理情况作出判决。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在规定的上诉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法律规定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一审不超过六个月,如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一审不超过三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