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纠纷该如何起诉?


赡养纠纷的起诉流程及相关要点如下: **一、确定管辖法院** 一般遵循“原告就被告”原则,即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若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若有多个被告且住所地、经常居住地不在同一辖区,或追索赡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准备起诉材料** 1. **起诉状**:需写明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明确诉讼请求,如要求被告支付赡养费、承担护理责任等,并阐述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注明递交法院名称与签署日期。若书写起诉状有困难,可口头起诉,由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法律依据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一百二十四条。 2. **证据材料**:收集能证明赡养纠纷事实的相关证据,如老人生活困难的证明(如医疗费用清单、生活费用支出凭证等)、子女未履行赡养义务的证据(如拒绝支付赡养费的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 **三、到法院立案** 各地法院为方便当事人诉讼,对赡养纠纷案件提供多种立案方式,如电话预约立案、网上预约立案、上门立案、便民诉讼联络员代为收案等。法院立案厅有立案须知、举证须知、诉讼风险告知书等便民法律文书可供免费索取。 **四、提交诉讼费** 赡养纠纷案件诉讼费用降低为每件80元,且符合条件的当事人还可以申请缓交或免交。 **五、法院审理** 1. **庭前准备**:包括送达书状、告知权利义务及合议庭组成、审核材料、收集证据、通知必要诉讼参与者、发布开庭公告、核实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者出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告知权利义务、介绍审判人员及书记员、询问回避等环节。 2. **开庭审理**:通常包含法庭调查(当事人陈述、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征求最后意见、调解等环节,当事人可在此阶段提交新的证据。 3. **裁判阶段**:通常采用当庭宣判或定期宣判两种方式,前者应在10日内发出判决书,后者则应立即发出。 需要注意的是,赡养纠纷案件中,权利人可以选择起诉全部子女,也可以选择单独起诉个别子女。若父母选择全部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就赡养问题一并解决,已经履行义务的子女,可以扣减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