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起诉医疗事故?


起诉医疗事故是一个严肃且复杂的法律过程,下面为您详细介绍相关步骤及要点。 首先,要明确医疗事故的定义。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只有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接下来是起诉的流程。第一步是收集证据。证据是胜诉的关键,您需要收集与医疗事故相关的各种材料,比如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医疗费票据等。这些材料能够证明您在该医疗机构接受过治疗,以及治疗过程和结果。同时,如果有证人目睹了医疗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也可以让证人提供证言。 第二步是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通过鉴定确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以及事故的等级和责任程度。 第三步是向法院提起诉讼。您需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起诉状应当写明原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等内容。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双方需要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辩论情况作出判决。 在起诉医疗事故时,还需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所以,您要在规定的时效内提起诉讼,以免丧失胜诉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