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存在欺诈行为时合同怎么解除?
我和别人签了合同,后来发现对方有欺诈行为。现在我不想继续履行这个合同了,但是我不知道该通过什么方式来解除合同,也不清楚解除合同需要注意些什么,希望了解一下具体的解决办法。
展开


当发现对方存在欺诈行为,想要解除合同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解除途径。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比如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一方故意夸大产品的性能、隐瞒产品的缺陷等,让另一方在错误的认知下签订了合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里要注意的是,这种撤销权的行使需要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方式来进行,而不能自行单方面通知对方解除合同。 同时,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所以,如果要行使撤销权,一定要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进行。 另外,如果欺诈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也可以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为由,主张法定解除权。此时,当事人可以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