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法被称为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一表述深刻地体现了宪法的核心价值和重要功能。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它。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宪法是在公民争取权利的过程中诞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为了巩固革命成果、保障公民权利,制定了宪法。例如英国,经过长期斗争,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一系列宪法性文件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我国宪法也是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而制定的,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从宪法的内容来看,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二章详细列举了公民的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利、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这些权利涵盖了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比如,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保障了公民表达自己意见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 从宪法的效力和地位来讲,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这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以保障公民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刑法通过惩罚犯罪来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民法通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如果普通法律侵犯了公民的宪法权利,那么该法律就是无效的。 从宪法的实施和监督机制来看,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确保宪法的规定得到贯彻执行。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同时,宪法还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要求国家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保障公民的权利。例如,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总之,宪法从多个方面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它不仅明确了公民的权利内容,还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所以说,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