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刑事诉讼中不同阶段对涉嫌犯罪人员的特定称谓,正确理解它们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刑事诉讼的流程和相关人员的法律地位。
首先来说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是指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被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怀疑实施了犯罪行为,但尚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定有罪的人。这一称谓主要适用于从案件侦查开始,到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之前的这段时间。在此阶段,侦查机关会对案件展开调查,收集证据,以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实施了犯罪行为。比如,在一起盗窃案件中,警方通过调查锁定了一名有作案嫌疑的人员,在检察院提起公诉之前,这名人员就被称为犯罪嫌疑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享有一系列权利,如有权委托辩护人,了解涉嫌的罪名,对侦查人员的提问有如实回答的义务,但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等。
接着看被告人。被告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或者自诉人提起自诉,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其是否有罪的人。一旦人民检察院将案件移送至人民法院,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就转变为被告人。在审判阶段,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可以自行辩护,也可以委托律师或其他辩护人进行辩护。法院会根据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和辩论情况,对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否承担刑事责任以及承担何种刑事责任作出判决。例如,在上述盗窃案件中,当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后,原来的犯罪嫌疑人就成为了被告人,接受法院的审判。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区分,体现了刑事诉讼的阶段性和严谨性。在侦查和审查起诉阶段,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称谓,是因为此时案件尚未经过法院的审判,不能认定其有罪;而在审判阶段,使用被告人的称谓,是为了体现法院审判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同时,这种区分也保障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不同阶段的合法权益,确保刑事诉讼活动依法、公正地进行。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婚后父母赠送的房子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拿欠款证据去起诉别人还需要准备什么?
被打了轻微伤会怎么判?
艺人经纪合同违约赔偿标准最新规定是什么?
毒品违法犯罪举报奖励多少万元?
法拍商铺一直拍不出去可以出租吗,该怎么办?
公益诉讼中检察长可以担任主办检察官吗?
杀人犯了罪是否会坐牢?
牙冠医保是否能报销?
法院收到诉讼状后需要多长时间立案?
亲戚来公司打工不给钱是否合法?
探视服刑人员有哪些规定?
城乡居民医保如何办理?
退休后独生子女费夫妻双方都能领取吗?
储存危险物质会受到怎样的治安处罚?
没有证据举报偷税漏税,税务部门会核查吗?
销售无生产许可证的食品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聚众斗殴时去拦架是否犯法?
负有赔偿义务的公安机关应在多长时间内作出处理?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