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环境污染民事责任?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时,污染者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从法律概念上看,环境污染民事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它和一般的侵权责任有所不同,一般侵权责任通常要求侵权人有过错才承担责任,而环境污染民事责任大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不管污染者主观上有没有故意或者过失,只要其行为造成了环境污染并给他人带来损害,就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比如,某工厂即使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尽力采取了环保措施,但还是排放的污染物导致周边居民健康受损,那么工厂依然要承担责任。 我国有很多相关的法律条文对环境污染民事责任进行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是一个总的原则性规定,明确了污染者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四条也规定,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专门的环保法律也对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责任做了进一步的细化规定。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赔偿损失,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如果因为环境污染导致他人的人身受到伤害,像患上疾病,那么污染者要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如果造成财产损失,比如农作物减产、房屋损坏等,要按照损失的价值进行赔偿。二是排除危害,污染者有义务采取措施停止污染行为,消除已经造成的危害后果。比如,工厂超标排放污水,就要立即停止排放,并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三是恢复原状,尽可能让受到污染破坏的环境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比如,因开采矿石导致土地破坏的,要进行土地复垦。 当遇到环境污染侵权事件时,受害者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要注意收集证据,比如拍摄污染现场的照片、视频,记录身体不适的症状和就医情况,保存财产损失的相关凭证等。然后可以先和污染者协商解决,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环保部门等相关行政机关投诉,由行政机关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 总之,了解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环境污染问题,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