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看待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通俗来讲,就是在他人面临危险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实施救助的行为。它体现了社会的正能量和良好道德风尚。从法律层面来看,见义勇为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明确的规定。
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这一规定实际上就是在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比如,张三看到李四正在被歹徒抢劫,张三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结果自己受伤了。这种情况下,歹徒作为侵权人,要承担张三受伤的民事责任。如果歹徒跑了或者没钱赔偿,那么被救的李四作为受益人,在张三请求补偿时,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此外,《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还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就是常说的“好人法”条款。它鼓励人们在遇到他人处于紧急危险情况时,勇敢地伸出援手,不用担心因为救助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而承担法律责任。比如,王五在马路上看到赵六突然晕倒,王五对赵六进行心肺复苏急救,过程中导致赵六肋骨骨折。按照这个法律规定,王五是不需要对赵六肋骨骨折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的。
从社会价值角度来看,见义勇为是值得大力提倡和弘扬的行为。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良好 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法律对见义勇为行为的保障,能够让更多的人消除顾虑,在他人需要帮助时积极行动起来。
不过,在鼓励见义勇为的同时,也要倡导科学、理性的救助方式。毕竟见义勇为者通常并非专业救援人员,如果采取不恰当的救助方法,可能不仅无法达到救助目的,还会给自己和受助人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比如,对于一些突发疾病的救助,如果没有相关的急救知识,盲目进行操作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大家平时也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救助能力。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8个最新问题
江西省交通事故导致两个十级伤残的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起诉20万的欠款该怎么做?
离婚被告不来开庭会怎么判?
辞职不干了会有工资吗
医美纠纷报警有用吗?该怎么处理?
夫妻共同财产被一方花了该怎么办?
租赁合同有优先续租权吗?
租客租期到期,房东可以提前带新租客看房吗?
社保缴费年限有几个档次?
被纪检留置人员一定都会被判刑吗?
零退税率货物是否视同内销?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中子女教育包含研究生吗?
净身出户离婚协议书是否有效?
医院发生脑梗医疗事故该怎么处理?
继承丈夫房产再出售需要交多少税?
多次殴打伤人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房地产买卖合同有什么效力,相关规定有哪些?
哪些机构可以处理劳动争议?
已为您展示了 18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