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辩护意见该怎么写,有相关法律规定吗


单位犯罪辩护意见的撰写确实有一定的规范和要点,同时也有相关法律规定作为支撑。 首先,明确单位犯罪的概念。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认定单位犯罪的基本法律依据。 关于辩护意见的撰写,一般来说: 1. **首部**:写明辩护人的身份信息,比如是哪个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接受谁的委托等情况。 2. **确定辩护策略**:一开始就要确定是做有罪辩护还是无罪辩护。如果是有罪辩护,后续要从从轻、减轻处罚等方面展开;如果是无罪辩护,就要围绕不构成犯罪的理由进行阐述。 3. **从罪名入手**:分析指控的罪名是否准确。对照相关的刑法条文,看单位的行为是否符合该罪名的构成要件。比如犯罪主体是否适格,主观方面是否具备故意或过失等。例如,如果指控单位构成诈骗罪,就要看单位是否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 4. **单位刑事责任问题**:依据《刑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要论证单位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以及承担责任的范围和程度。比如单位是否是被胁迫参与某些行为等情况。 5. **过错方面**:分析单位在事件中的过错程度。如果单位已经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但还是出现了危害结果,那么可以说明单位的过错相对较小。 6. **主犯从犯问题**:如果涉及单位犯罪中有多个责任人,要区分清楚主犯和从犯。对于从犯,在量刑上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 7. **程序和证据方面**:审查案件的侦查、起诉等程序是否合法。比如有没有存在非法取证的情况,如果有,相关证据可能会被排除。同时,对公诉机关提交的证据进行质证,看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能否达到证明单位犯罪的标准。 相关概念: 单位犯罪: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单位犯罪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领导等。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既可以是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是单位的职工,包括聘任、雇佣的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