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从犯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我在一次事件中,感觉自己是被别人胁迫参与了一些事情,但又不确定自己是否算胁从犯。我想知道法律上对于胁从犯是怎么认定的,认定标准具体有哪些,这样我就能清楚自己的情况了。
展开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胁从犯的认定标准。 首先,在主观方面,胁从犯并不具有犯罪的故意和积极追求犯罪结果的心态。他们是在他人的胁迫之下,为了避免自身遭受某种不利后果,如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等,而极不情愿地参与了犯罪行为。例如,甲以杀害乙的家人相威胁,迫使乙参与盗窃,乙本身并不想实施盗窃行为,只是迫于甲的威胁才参与,这种情况下乙在主观上就符合胁从犯的特征。 其次,在客观方面,胁从犯实施了犯罪行为。尽管他们是被胁迫的,但毕竟在行为上参与到了犯罪活动之中。不过,他们的行为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和消极性。比如在抢劫犯罪中,被胁迫的人可能只是站在一旁,没有积极地实施暴力行为,只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里所说的犯罪情节,主要包括被胁迫的程度、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等因素。如果被胁迫的程度很深,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且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小,那么就有可能免除处罚;如果被胁迫的程度相对较轻,在犯罪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么就会根据具体情况减轻处罚。 此外,认定胁从犯还需要与紧急避险相区分。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而胁从犯是参与了犯罪行为,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甲为了避免自己被乙杀害,不得已将丙的财物交给乙,这可能属于紧急避险;但如果甲在乙的胁迫下,与乙一起去抢劫丙的财物,那么甲就可能构成胁从犯。 总之,认定胁从犯需要综合考虑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的因素,严格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判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