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认定标准具体是怎样的?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一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犯罪行为。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来详细了解其认定标准。 首先,什么是国家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比如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等都属于国家秘密的范畴。 接着,关于‘故意’的认定。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泄露国家秘密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例如,为了获取非法利益,主动将国家秘密提供给境外机构、组织或个人。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泄露国家秘密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比如,行为人随意将包含国家秘密的文件放置在容易被他人获取的地方,虽然不是希望他人获取该秘密,但对可能发生的泄露后果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然后,看泄露行为。它既可以是作为,如口头告知、书面提供、通过网络传输等方式将国家秘密告知不应知悉的人;也可以是不作为,如违反保密规定,对应当采取保密措施的国家秘密不采取措施,导致国家秘密泄露。 最后,从情节严重程度来认定。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1项(件)以上的;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2项(件)以上的;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3项(件)以上的;向非境外机构、组织、人员泄露国家秘密,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防安全或者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通过口头、书面或者网络等方式向公众散布、传播国家秘密的;利用职权指使或者强迫他人违反国家保守秘密法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的;以牟取私利为目的泄露国家秘密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只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所以,无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防止国家秘密的泄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