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构成犯罪的数额是多少,该怎么计算?


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下面为你详细解释非法经营构成犯罪的数额及计算方式。 首先,不同类型的非法经营行为,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是不一样的。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例如,没有烟草专卖许可证而售卖香烟,要是经营数额达到五万元,或者赚了一万元,就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了。 对于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也属于情节严重的情形。比如,有人倒卖一些特殊行业的经营许可证,达到了上述数额标准,就可能构成犯罪。 在计算非法经营数额时,一般是按照行为人在实施非法经营行为过程中,所销售或者购买物品的全部价款来计算。如果是多次实施非法经营行为未经处理的,那么数额要累计计算。也就是说,你之前有过几次小的非法经营行为,每次数额可能都没达到标准,但把它们加起来达到了,也可能会被认定构成犯罪。 另外,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同时,相关的司法解释也对不同类型非法经营行为的数额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所以,在进行经营活动时,一定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因不了解而触犯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