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共有是要先分割再论法定继承人吗?
家里老人去世后留下了一些遗产,现在几个亲属都认为自己有份,都想参与分配。但对于是先把遗产分割清楚,还是先确定法定继承人有争议。我想知道在法律上,是应该先分割遗产,还是先确定法定继承人呢?
展开


在处理遗产共有问题时,通常的确是需要先进行遗产分割,再确定法定继承人的相关权益。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这其中的法律逻辑和依据。 首先,我们要明确遗产分割的概念。遗产分割就是将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按照一定的方式和原则,分配给各个有权参与继承的人。这是处理遗产继承问题的重要步骤。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三条规定,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外,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这一规定强调了在进行遗产分割时,要先区分出属于他人的财产,确保遗产的范围准确无误。也就是说,要先把不属于遗产的部分从家庭财产或者夫妻共同财产中分离出来,剩下的才是真正可以用于继承的遗产。 在确定了遗产范围并完成分割后,才进入到确定法定继承人的环节。法定继承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顺序直接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为什么要先分割再确定法定继承人呢?因为只有先明确了遗产的具体范围和内容,才能准确地让法定继承人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和份额来继承遗产。如果不先进行分割,可能会导致遗产范围不清晰,从而影响到法定继承人的权益分配。例如,如果将他人的财产错误地当作遗产进行分配,那么真正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侵害。 综上所述,在遗产共有情况下,先进行遗产分割,再确定法定继承人是符合法律规定和逻辑顺序的,这样能更好地保障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