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人口签订的拆迁安置协议有效吗


一般情况下,无效人口签订的拆迁安置协议是无效的。 首先来说说什么叫合同协议成立的条件。简单讲,要满足三个方面:一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这就好比一个小朋友没有能力去做大人的工作一样,没有相应能力就不能正确处理合同相关事宜;二是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要真实,就是说双方都是真心实意要签这个协议,没有被欺骗、被强迫;三是合同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不能损害大家的利益或者违反法律规定。 拆迁安置协议无效有多种情形。比如不具备拆迁民事权利能力(或主体资格)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订立的拆迁补偿协议无效;拆迁人与非安置房屋所有权人或权利人订立的拆迁补偿协议无效;被拆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与拆迁人所订立的拆迁补偿协议无效;被拆迁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与拆迁人所订立的拆迁补偿协议应征得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同意,否则无效;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或者无代理权时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且未经权利人追认的无效;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订立的拆迁补偿协议无效;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应认定为无效。 法律依据是《民法典》。《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相关概念: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自然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 意思表示真实:指表意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与其内心真实意思一致。 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是社会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和一般道德 。 恶意串通:指当事人为实现某种目的,相互勾结、共同实施的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