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不足取保候审大部分会有什么结局?


在了解证据不足取保候审大部分的结局之前,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的方式,保证自己遵守相关规定,然后可以暂时不被羁押在看守所等场所。 当出现证据不足而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常见结局。 第一种结局是撤销案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如果经过进一步侦查,确实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就会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不再被追究刑事责任,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第二种结局是不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如果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至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经过审查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能会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不起诉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法定不起诉是指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具有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酌定不起诉是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证据不足不起诉则是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 第三种结局是继续侦查。虽然目前证据不足,但案件可能存在继续侦查获取新证据的可能性。公安机关会在取保候审期间继续开展侦查工作,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限内,侦查机关获取了足够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就会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进入后续的刑事诉讼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如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等。违反规定的,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重新羁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