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时应该注意外来凭证的哪些重要项?


内审,即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在外来凭证方面,内审需要关注多个重要项。 首先是凭证的真实性。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虚假的外来凭证可能会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影响公司的决策和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比如发票,内审人员要检查发票是否为正规税务机关印制,是否有防伪标识,发票上的销售方信息与实际交易方是否一致等。 其次是凭证的完整性。外来凭证应包含完整的信息,如日期、业务内容、数量、金额、对方单位名称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四十八条规定,原始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如果凭证信息不完整,可能会影响业务的核算和审计的准确性。例如一张费用报销单,如果没有具体的费用明细,就无法准确判断该费用的合理性。 再者是凭证的合规性。外来凭证的取得和使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比如,业务招待费的发票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标准和审批流程,采购合同是否经过合法的签订程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 然后是凭证的关联性。外来凭证应与公司的业务活动相关。内审人员要审查凭证所反映的业务是否与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活动相符。例如,一家制造企业收到大量的娱乐消费发票,就需要进一步核实这些发票与公司业务的关联性。 最后是凭证的时效性。有些费用的报销有时间限制,超过规定时间可能会影响费用的核算和税务处理。比如,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应在当年度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汇算清缴期结束前取得税前扣除凭证。因此,内审人员要关注外来凭证的取得时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总之,内审对外来凭证的审核是一个全面、细致的过程,需要内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以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