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币报表折算的国际比较是怎样的?


外币报表折算是指将以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换算为某一特定货币表示的财务报表的过程。在国际上,不同国家对于外币报表折算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下面来进行详细的比较。 首先是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这种方法是将资产和负债项目分为流动和非流动两类。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按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则按取得或发生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收益表项目,除了折旧费和摊销费按取得有关资产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外,其他收入和费用项目按会计期内的平均汇率折算。这种方法的依据是,认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价值与汇率变动密切相关,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没有考虑到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的实际情况。 其次是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该方法把资产和负债项目分为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两类。货币性项目,如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等,按现行汇率折算;非货币性项目,如存货、固定资产等,按历史汇率折算。收益表项目中,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按取得有关资产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其他费用和收入项目按会计期内的平均汇率折算。这种方法考虑了货币性项目受汇率变动的影响,但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全面反映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再者是时态法。时态法要求现金、应收和应付项目(包括流动与非流动)按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依其特性分别按现行汇率和历史汇率折算。即资产和负债项目,如果其价值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则按历史汇率折算;如果是按现行价值计量的,则按现行汇率折算。收益表项目,收入和费用项目按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汇率折算,如果收入和费用交易是大量的,可以按当期的加权平均汇率折算。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外币报表折算只是一种计量变换程序,是对按外币计量的既定价值的重新表述,它不应该改变计量项目的属性,只是改变计量的货币单位。 最后是现行汇率法。这是一种最简便的折算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在现行汇率法下,资产和负债项目都按资产负债表日的现行汇率折算;股本项目按股票发行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收益表项目按会计期内的平均汇率折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保持了外币报表原来的财务比率关系,折算后的报表能够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 从国际会计准则来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汇率变动的影响》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时态法或现行汇率法进行外币报表折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不同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各有优缺点,企业在选择折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企业的经营性质、财务状况、汇率波动情况等,以确保折算后的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