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互联网行业存在哪些消费陷阱?

我经常在网上购物、消费,但是总感觉有时候会掉进一些陷阱里,却又不太清楚。想知道互联网行业常见的消费陷阱都有哪些,这样以后自己消费的时候就能多留个心眼,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展开 view-more
  • #互联网消费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互联网行业,存在着多种消费陷阱,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虚假宣传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可能会夸大产品或服务的功效、性能等。比如,一些美容产品宣传有神奇的祛斑、美白效果,但实际使用后根本达不到宣传的程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当消费者遇到这种虚假宣传导致财产损失时,可以依法要求商家承担相应责任。 另外,强制搭售也不少见。有些互联网平台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强制搭售其他产品或服务。例如,在购买机票时,可能会被默认勾选保险、接送机等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遇到强制搭售的情况,可以拒绝购买搭售的商品或服务。 还有网络抽奖陷阱。一些平台会以抽奖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参与,但实际上中奖概率极低,甚至根本没有奖品。这其实是一种欺诈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经营者进行有奖销售不得存在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等情形。消费者如果发现此类抽奖陷阱,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 最后,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消费陷阱也不容忽视。互联网企业如果不妥善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可能会导致消费者信息被泄露,进而收到大量的骚扰电话、诈骗信息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消费者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